7月6日,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在开幕。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昌平区聚焦医药研发布局与原创成果转化,与14个重大项目签约,项目涉及产业投资类、创新合作类,将有力推动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本次活动采用“1+6+1+N”模式,即1场开幕式及主论坛,6场平行论坛,1场主题推介,多场闭门研讨会、行业招商推介及投资考察活动。主论坛由国家医保局、国家药监局等医药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围绕医药政策与产业发展作主题发言,为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引。顶尖高校及科研院所专家聚焦人工智能与超限制造、免疫学与生命健康、新型药物递释系统等前沿领域作主旨报告,为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建议。头部医药企业家围绕实践分享经验,展示企业在医药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主论坛上,北京未来医药产业链研究院(筹)正式揭牌。据悉,该研究院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下,在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昌平区政府的支持下,国内二十余家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科研机构合作下共同组建,开展医药产业链发展研究,支撑关键技术协同攻关,组织政产学研医金合作,推动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服务医药产业区域协同发展,打造我国医药领域高水平智库和产业服务平台。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以及昌平区相关负责人共同启动“生命科学重大项目校地共建”,也标志着高校原始创新势能向产业转化的关键一步。未来,四校将合力推动生物医药、合成生物、高端仪器装备等前沿领域实现“从0到1”突破,筑牢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根基,点燃创新策源引擎,驱动中国医药健康产业从“跟跑”向全球价值链核心“领跑”跃升。
为进一步支持药健康产业发展,昌平区发布了《中国(北京)自贸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昌平组团促进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支持办法》。该政策是昌平区响应党中央“健全创新药械发展机制”要求、落实北京市“创新医药32条”部署的关键举措,以自贸试验区制度型开放为突破口,推动跨境研发合作与国际标准接轨,加速填补脑机接口、AI制药、细胞基因治疗等前沿领域技术空白,为破解我国医药领域“卡脖子”问题提供“北京方案。
会上举行了“重大项目签约”,昌平区聚焦医药研发布局与原创成果转化,14个签约重大项目涵盖了迈瑞医疗器械、大医集团、优锐生物、佰仁医疗、神基制药、修正药业、汉禾生物、京城里合成生物食品等产业投资类项目,以及安达生物、格来赛、高性能医疗器械国家研究院、汕头大学、春风化雨医疗等创新合作类项目。重大项目的落地实施,不仅为昌平区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全新活力,有力推动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高质量发展,也为全国医药产业的创新与升级提供了坚实支撑与强劲动力,进一步巩固并提升了昌平“生命谷”在全国医药健康领域的创新引领地位。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月朦
编辑/张丽
大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